<legend id="h4sia"></legend><samp id="h4sia"></samp>
<sup id="h4sia"></sup>
<mark id="h4sia"><del id="h4sia"></del></mark>

<p id="h4sia"><td id="h4sia"></td></p><track id="h4sia"></track>

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
  • <input id="h4sia"><address id="h4sia"></address>

    <menuitem id="h4sia"></menuitem>

    1. <blockquote id="h4sia"><rt id="h4sia"></rt></blockquote>
      <wbr id="h4sia">
    2. <meter id="h4sia"></meter>

      <th id="h4sia"><center id="h4sia">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</center></th>
    3. <dl id="h4sia"></dl>
    4. <rp id="h4sia"><option id="h4sia"></option></rp>

          设为首页 / 添加收藏 / 返回首页
        当前位置: 法学园地 -> 法官札记

        让留守儿童的心灵不再孤单

          发布时间:2016-07-29 13:27:34


            自2014年3月开始,郏县法院倾情关注农村“三留守”问题,连年开展“保护农村留守妇女、留守儿童、留守老人合法权益”专项活动,并以马湾移民新村为试点,探索出了“马湾模式”,受到了上级领导的好评。

            2014年8月,平顶山中院联合平顶山市妇联、平顶山市关工委等八家单位在郏县马湾小学启动了“关爱留守儿童,城乡孩子手拉手”活动,全县100名城乡孩子结对帮扶,呼吁全社会都来关爱留守儿童。2015年,郏县法院又联合平顶山中院、郏县妇联,在马湾新村小学启动“援建亲情家园”活动,8名法官妈妈、法官阿姨与留守儿童结对,悉心呵护孩子们健康成长。

            作为法官妈妈爱心团队中的一员,我经常参加对留守儿童的帮扶工作。特别是马湾移民新村留守儿童刘某的事迹,时刻触动着我的心灵。2011年,当时只有四岁的刘某随家人从南阳淅川老家迁移至郏县,然而没过多久,刘某的父母便相继去世,留下年迈的奶奶和四个兄妹相依为命。2014年冬天,刚下过雪,我带了几件棉衣去看刘某,却看到她一个人孤零零的站在家门口。由于天气太冷,我赶紧拉着她的手往屋里走,让我心疼的是我拉着的这双小手竟是粗剌剌的,甚至有些扎手,我低头一看,一双小手冻得通红,手背上都是被风蒿的小血口子。这时,她突然抬起头望着我说:“法官阿姨,我能叫你妈妈吗?我想妈妈了,我很久没有叫过妈妈了,我想妈妈.......”我一把把她抱在了怀里,眼泪再也止不住了。

            我不知道,还会有因叫一声妈妈就觉得满足的孩子;我不知道,这个幼小的身躯里承载了多少无从表达的心事。从那以后,只要有空我就会去村里看望这个没有爸妈的孩子,帮她补习功课,陪她聊天说话……时间过的飞快,如今,小刘某已经九岁了,每当看到她脸上开心的笑容的时候,我的心中总是暖暖的。我想,正是这份坚守带给我的幸福感和自豪感。

            都说孩子是初升的太阳,可是留守儿童却像是笼罩着云雾的晨光。他们早早地将真心的笑容隐藏起来,无奈地接受着社会的现实。每当看到那一张张年轻稚嫩的面孔,就因为他们是留守儿童,却不能过上属于他们那个年纪该有的生活时,我的心就万般难受。刘某只是我接触的留守儿童中的一个,然而还有众多的留守儿童等着我们去关爱、去呵护,需要我们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蔚蓝的法制天空。

            我虽然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法官,可是我愿意奉献自己的青春,用自己的爱心、细心、诚心、耐心、公心去关爱留守儿童,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解决他们的所需,让他们留守的心灵不再孤单。

            “云清枝劲挺,秉志造葱茏”,既然自己选择了法官这个职业,就要无愧于自己的使命。

        责任编辑:郏县法院    


        关闭窗口

        您是第 903632 位访客


        Copyright©2023 All right reserved  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-2